Saturday, January 15, 2011

无壳蜗牛望屋兴叹

经济好转,推动市场需求,让本地城市地区的中高档产业迅速发展,促使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市好景下声声喊涨,加上面市的房产价格普遍无法迎顺购买者的能力,让人感觉筑屋之梦渐行渐远。
基于更良好的盈利前景,发展商转向发展更多中高档住宅产业,对于本地产业领域的发展,是不是个健全的趋势,越来越多中高档产业的林立,最终是否会拖累本地房产界的发展?
另外,根据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(REHDA)对本地产业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,2010年上半年内,半独立洋房和独立洋房占整体新推介房产计划的28%。
据国家产业资料中心(NAPIC)数据,我国在2010年上半年总共推出1万7901单位的新住宅产业单位。

购屋者原地踏步
然而,在市场似乎出现这趋势转变的同时,本地一般购屋者的能力却还是原地踏步,屋价飞涨已导致年轻一代没有购买房屋的能力,政府致力达致“居者有其屋”的目标,看来或未达成效。
何振顺研究有限公司董事何振顺接受《南洋商报》专访时表示,有如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的调查结果一般,本地确实出现更多新的中高档住宅产业。
他说:“这当中的原因很简单,如果市场上有这个需求,发展商自然推介和售卖更多中高档产业!
“加上这些新产业的销售表现良好,他们肯定会推出更多这类型的房屋。”

本地市场有需求
这表示,发展商是因为本地市场有不错的需求,才转向发展更多中高档产业,因此,这趋势可说是健全的。
然而,本地年轻购屋者的购屋能力逐渐有限,也是本地人公认的事实。
“在巴生谷一带,别说100万令吉的排屋,即使是50万令吉的房屋,本地许多初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,如果月薪介于2000至2500令吉,他们都未必有能力购买。”
目前,孟沙双层排屋售价介于110万至130万令吉;在Desa Park City,双层排屋售价接近200万令吉,三层排屋则大约300万令吉。

在槟城,依恩奥(E&O,3417,主板产业股)旗下斯里丹绒槟榔(Seri Tanjung Pinang)的Quasyside高级公寓,售价更已经达致每平方尺1000令吉;相比之下,这价格高于满家乐一般高级公寓每平方尺介于500至800令吉的售价。

吴木炎:非锁定本地市场 高档产业靠外资支撑
城市土地兼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指出,国人对高档产业的需求量不高,大部分仍需靠外资来支撑。
他指出,本地发展商或外国投资的发展商,他们在这三年来兴建高档产业,但我国对高档产业的需求量不高,发展商也不是要“卖”给本地人,而是吸引外资来投资。
“我国市场每年只吸收150万平方尺的土地,所以每年的土地开发需求量肯定供过于求,这些产业都是依靠外国投资者购买。”

政商应合建平价屋
询及发展商都兴建高档的房子,低收入者、打工一族怎么办呢?吴木炎说,一些发展商承建的高档产业,确实不是让国内人民“居者有其屋”,所以政府应与一些没有发展高档屋子的发展商合作,让他们兴建较便宜的房屋。
谈及高收入群,何振顺表示,本地的高收入群一般上是企业家,拥有自己事业的人士。
他解释,除了企业家和外国人,基本上,本地中高档产业的购买人士还包括以下两个类型的买家:

(一)“前”大马人:
据一些槟城和吉隆坡统计显示,在本地购买住宅产业的外国人,事实上是“前大马人”;何振顺说:“我有一个很明确的案例,就是我有一个多年前移民至澳洲且已取得公民权的朋友。在澳洲工作多年后的他,随着小孩们已经长大和出来社会工作,其负担也大幅减少。由于对他来说,大马房子还算可负担,他便透过‘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’(MM2H)回大马买房子。”

(二)在外国工作的大马人:
部分购买中高档产业的大马人是在海外工作的人士;薪金以美元、加元、英镑、新元等外币来计算的他们,选择在本地投资产业,或购买房屋来为退休时期做好准备。
根据统计数据,在2008至2009年期间,总共有35万名大马人往海外工作,而目前总共有接近70万名大马人在海外工作。
他补充,一旦本地产业持续吸引这些潜能买家到来购买,本地房价仍会继续攀升。

高档发展商不可走“回头路”
吴木炎也提到,兴建高档房子的发展商不可能再走‘回头路’,因为兴建高档房子后,再参与低价房屋计划,会影响发展商在市场上的发展潜能。
“我觉得政府应鼓励发展商‘自由贸易’,让产业随着市场价格浮动。”
另外,询及配合达致“居者有其屋”,政府是否需强制产业发展商在发展中高档住宅产业时,加入一些中低档或平价房子?

建廉价屋政府责任
对此,何振顺认为,强制发展商兴建平价屋,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或措施。
“因为这是政府的责任。在新加坡,虽然有很多价格非常昂贵的房子,但有80%房子是由政府所兴建,而且这都是价格可承担的房子。”
他补充,强制发展商兴建平价或廉价屋,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,而欲让中低收入群有能力购买房子,政府在这方面必须负起很大的责任。

可放眼市郊区房屋
一项计算显示,若以马来西亚2009年2万3841令吉的人均收入,即每月2000令吉相比,这意味着马来西亚房价将是人均收入9倍,而吉隆坡则是20倍。
根据马来西亚房地产发展商会网站所发布的资料,在2009至2010年期间,大马一名高级银行经理必须用上五年的年薪(以平均年薪来计算),才有能力在一个首都内购买一间120平方米的豪华公寓。

雪隆房价料再涨
若是缴付10%订金以及分30年偿还,购房者每月将必须至少偿还2000令吉,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水平必须有6000令吉以上。
这对许多刚出来工作几年,薪水只有2000至4000令吉,并且还需要供车的年轻人来说,绝对是一大重担,除非他们将目标放到20公里或30公里以外的房屋,如加影、巴生和蒲种一带。
更令普通市民感到沉重的是,雪隆房价预料在今年内还会再涨。
这数据听起来似乎很大,但相比于其他国家,如毗邻我国的新加坡,情况似乎更加严重;在新加坡,一名高级银行经理欲购买同样规模的豪华公寓,他必须用上23年的薪金!
这表示,相对于新加坡,本地人购屋能力和房价的差距仍比较小。
何振顺说:“新加坡同样出现人民购屋能力有限的情况。当地一般民众都没有能力购买一间高级公寓。
“乌节路和武吉知马地区的高级公寓,都不在当地一般大众的购买能力范围内。”
他指出,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不断鼓励更多外国人加入成为该国公民,加上这些人士大部分数据高收入群,因而推高了当地房产售价。

高收入群需求量大
回到大马,由于本地高收入群的需求量很大,发展商因而更专注推出中高档住宅产业,以便取得更好的收入表现;因此,本地年轻人购屋能力与房价的差距因而扩大。
“但整体而言,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,这只是相关房产的地点、时间和品牌有关。
“欲拥有自己的房子,这些年轻人仍可前往市郊区购买房子。”

外资进军方式大不同
年来,许多外资到我国策略性地购买现成产业,特别是高档产业,其中又以新加坡、香港及沙地阿拉伯的财团最为积极。
城市土地兼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指出,不同国家的投资商有不同的“进军”方式,好比新加坡投资商一般上都会购买现成的建筑发展计划,而香港财团较偏向购买旧产业作重新发展,至于沙地阿拉伯财团则直接大量购买高档公寓及办公单位。
“沙地阿拉伯财团的财力不可漠视,他们有能力一次性大量购买高档单位,从一栋公寓中购买数十个单位,短期内不租也不卖,他们也不担心。

港商有冒险精神
“至于香港投资商较有‘冒险精神’,他们一般会购买现有的旧产业,甚至是一些已进行一半工程的商业大楼计划,再慢慢解决计划中所面对的问题,最重要是价格便宜,并具有发展潜能。”
他提到,香港投资者不怕面对表面技术问题,譬如重建旧楼的多项申请手续等的行政上困难,反而新加坡投资商则较为谨慎,他们将尽量避免发展计划的繁文缛节。

狮城商避免繁文缛节
他举例,曾经称霸吉隆坡蕉赖购物中心的凤凰广场在没落后,其实早已被香港财团收购,惟至今仍未有任何重建或重振迹象。
吴木炎说,新加坡投资商不喜欢复杂的行政架构及繁文缛节,他们喜欢与愿意支付更多购买“现成”与“稳打稳扎”的产业,例如图测已获政府批准,只需他们设计与承建。
“最佳例子就是亚洲最大地产公司之一的新加坡嘉德置地(CapitaLand),直接购买我国现有产业,收购绿野仙踪购物中心后,再‘重新包装’继续营业。”
迹象显示,外国人投资马来西亚房地产,大多集中于吉隆坡市中心双峰塔一带。因此这里自然是房地产成长速度最强劲的地区。
吉隆坡其中一个最尊贵的地段,是当地人口中的“大使馆街”,也即是各国大使馆林立的街道。

看好房产潜能 温州财团大马狂扫房产
受到中国国内地产调控的背景下,温州民间资本走出去的节奏有加剧趋向,看好大马的房产潜能,“喜欢买房”且出手阔绰的温州购屋团也来到了马来西亚。

50亿流向海外房市
据温州聚丰地产专业机构董事长徐晓敏透露,上个月,来自温州的购屋团来到了马来西亚,一出手就购买了20来套房。
徐晓敏表示,自中国进行更严谨的打房措施后,大约有300亿人民币(150亿令吉)的温州民间资本流向境外房产市场,近年来,东协国家地区也引起温州资本的热情和青睐。
事实上,在前几年中国房市的火爆以及价格基数较低的情况下,海外置业的优势并不明显,但在去年,国内房产投资收紧、房价基数又偏高的情况下,楼市瞬间降温,海外置业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。
其中,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澳洲的优质项目,已经成为温州投资者的首选考察区域。
另一方面,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,温州人到境外购买房产并非都是炒房,大部分是因为“需要”。
“一是移民境外的需要;二是为留学海外的子女而购房。因为现在许多温州人已经有这个实力了。
“三是购置商铺地产做生意,迪拜就是一个典型。在迪拜有十来万华人,其中温州籍的就有2万多人,占了整个群体的五分之一。”
报道:沈素蕾、李玮屏

No comments: